服务热线:180-2524-6116
一站式企业财税管家
24小时值班经理在线服务
扫码咨询更优惠

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通知

发表时间:2021-09-22 09:40
中秋、国庆假期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,人员来往频繁,流动性和聚集性加大,疫情传播风险随之增加。当前我市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,但是“低风险”不等于“零风险”,近期国内仍有聚集性疫情,并存在外溢风险。为巩固我市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,保障全体市民度过欢乐祥和、健康安全的假期,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:

一、合理安排出行

请广大市民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,按照“不到中高风险地区、非必要不出境,减少人员聚集、减少路途风险、加强个人防护”原则,科学安排出行计划,合理规划路线,减少不必要的长途旅行活动,非必要不出境,非必要不到中高风险地区,非必要不前往多地发生本土疫情的省份。出行前,密切关注目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防疫管理政策,尽量避开热门景点,全程做好个人防护。返程后要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监测,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。旅行社和在线旅游企业不组织到国外和港台地区、以及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省份旅游。

二、主动报备行程

凡是从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市来莞返莞人员,抵莞后请在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单位、小区管理处、居住酒店或目的地社区(村)报备,按防控规定开展核酸检测,接受相应的分类健康管理。请广大市民积极配合流调问询及相应健康管理措施,如故意隐瞒涉疫旅居史和接触史,或有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,造成疫情传播的,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。

三、严控聚集性活动

“两节”期间,非必要不组织大规模聚集性活动,如需举办,按照“谁举办、谁负责”原则,进行风险评估,加强安全研判,对于规模较大、人员来源地较广的活动,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,压减活动环节,合理规划人员流线,减少人员聚集和交叉,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。会议活动期间要落实体温必测、行程必查、健康码必查、口罩必戴、场所必消、突发必处要求。原则上不举办大型涉外活动,控制民俗活动规模,减少非必要集体宗教活动。

四、强化全领域防控措施

高铁站、火车站、汽车客运站、港口码头、高速公路服务区要严格落实进出站场旅客测温、扫码、佩戴口罩三个“百分百”,加强疏导管控措施,避免旅客滞留和聚集。旅游景区要按照“限量、预约、错峰”的原则,推行门票分时段预约制度,引导游客错峰入园,控制瞬时人员流量,游客接待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。酒店等提供住宿场所要加强对入住人员旅居史问询、体温检测、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。公共文化场馆要加强假日期间线下群众文化活动管理,原则上选择通风的户外场地,控制活动规模,降低聚集风险。各类密闭/半密闭且通风不良的酒吧、影剧院、美容美发、网吧、游艺娱乐场所、歌舞娱乐场所(KTV)、棋牌室、麻将馆、迷你歌咏亭、迷你书亭、密室逃脱、洗浴(SPA,足浴)、按摩、室内健身等经营性服务场所要落实“四强化一提倡”(即强化场所清洁通风消毒、强化进门测温扫码、强化顾客流量管控、强化员工健康管理和防控知识培训,提倡无现金支付)。福利机构、养老机构、救助管理机构、精神卫生机构、母婴服务机构、康复机构要合理安排节假日探视和健康管理措施,强化工作人员健康排查与管理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、药店、诊所等要始终保持节日期间监测系统的敏感性,严格落实流行病学史询问、预检分诊、购药登记等工作制度。

五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

广大市民要树立“自己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”意识,坚持“个人防控四要”,即口罩要戴、社交距离要留、个人卫生要做、新冠疫苗要种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养成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一米线、分餐制、使用公勺公筷等卫生习惯。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乏力、嗅(味)觉减退、腹泻等症状,要及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诊排查,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,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

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

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

2021年9月18日



假期有出行计划的请继续往下看

↓↓↓


9月16日下午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。


这场发布会提到了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推出的“出行防疫七件套”,先来看现场视频↓


 中国政府网
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推出“出行防疫七件套”#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



分享到:
首页        工商注册        记账报税        工商变更        企业核名        财税资讯        联系我们
吴经理      电话:18025246116 (微信同号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松佛路88号1栋412室  
扫描微信咨询
7x24小时在线服务